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抢险救灾 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

2015-03-20


  2014年7月9日至10日汶川县普降暴雨,洪魔肆虐,锄头沟沟口降雨量达到115mm,超过50年一遇,导致锄头沟再次爆发泥石流。灾情发生后,省厅领导高度重视,重庆蜀通公司迅速响应,公司总经理王建忠飞扑现场,周密部署,庚即成立调查组,深入一线。
  10日17时许,在重庆蜀通副总经理陈致全的陪同下,省厅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凡伟、省厅专家等一行冒着滂沱大雨率先深入锄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灾害现场进行踏勘,并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调查组及时查明此次泥石流的成因、规模及启动位置。
  灾情就是命令。11日8时,重庆蜀通调查组分为两组,一组前往汶川县公安局参加省厅组织的“7.9”应急治理项目工作部署会,会上,省厅领导、专家以及汶川县县长王宇充分肯定了整个锄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包括2座拦砂坝、排导槽、防护堤和护岸墙)防灾减灾功效。工程主体结构完好无损,成功经受住超出设计标准的泥石流的冲击,保证了锄头沟下游沿沟两侧居住着绵虒镇羌锋村2、3组村民40户173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锄头沟的整个设计是成功的。会议最后,省厅领导对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重庆蜀通尽快提交针对此次暴雨损失的锄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变更设计方案。
  另一组迅速奔赴锄头沟调查此次泥石流启动点。锄头沟长约8.9km,源头高程3820m,主沟平均纵坡降184‰,山高谷深,岸坡陡峻,乱石穿空,山上的泥土已经水分饱和,脚踩上去就深陷进去,调查组技术员不畏艰险,从沟道两侧的山体前行,而当山体的坡度达到60度,就只能依靠斜坡上的树根攀行,山上还不时有零星的石块坠落;为深入锄头沟上游段,技术员跋山涉水,徒步几十公里,遇通行条件极差时,技术员必须借助木棍趟过及腰的流水和泥浆。据调查,锄头沟部分物源拉槽深达10多米,冲出最大石块达200 m³,泥石流累计冲出量约390000m3。历经8小时的徒步踏勘,调查组查明了锄头沟泥石流爆发的启动位置以及主沟沟道物源。
  实地踏勘后,调查组技术员们不辞劳苦、焚膏继晷地开展内业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和图册设计工作,并于13日向省厅提交了此次锄头沟泥石流调查报告和变更设计报告。